您现在:海南首页 > 图片新闻

有多少琼州古籍烟消云散?

日期: 2015-12-07 09:18:00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古籍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古籍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太平御览》是引用《珠崖传》内容最多的古籍
《太平御览》是引用《珠崖传》内容最多的古籍
民国出版的《海南丛书》,正是根据海南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刊行。
民国出版的《海南丛书》,正是根据海南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刊行。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琼州古籍“世界民间藏中国敦煌文献精品展”、“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30年教学文献展”、“联合国成立初期珍贵文献展”……近期,国内外有关文献展览的新闻接二连三。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注解:“文,典籍也;献,贤也。”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熟知的各种礼仪和个人经历。

  海南虽然孤悬海外,文教发轫较晚,但历史上也诞生过不在少数的本土文献资料,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各种人为因素,又使许多有关琼州的文献散佚殆尽,不知所踪。

  根据广东海南两地图书馆学专家的调查统计,目前已知馆藏的民国以前的海南古籍共217种,其中将近一半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本岛收藏数量最多者是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有9种,其中4种为独有。

  “海南地志,最先见于国史的,是《珠崖传》。”澄迈籍国民党将军王家槐(1899-1973)赴台后,与海南书局的创始人王梦云(1895-1994)一样,也执着于海南地方文献的搜集、研究和出版,“《隋书·艺文志》:《珠崖传》、一卷,伪燕聘晋使盖泓撰。而《唐书》、《新唐书》、《宋史》等艺文志,俱没有载。想在唐末至五代之际,这传已亡佚了。”

  据初步考证,从东晋到清代的1600年间,海南共修郡、府、州、县志书112部,散佚和遗存的一半一半——各占56部。《珠崖传》是其中之一。

  这亡失的56部只是志书,还有多少其他古籍难觅其踪呢?

  书不在,尚留点滴痕迹

  中国文献学家、方志学家刘纬毅考证,《珠崖传》又名《朱崖传》、《朱崖故事》,最早见于《隋书》的《经籍志》(王家槐所述应该有误)。《珠崖传》虽然已经失传,但在一些古代典籍中还能找到该书的零星记载。

  譬如唐代徐坚撰写,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零篇单句的《初学记》,就摘录了《珠崖传》里对海南岛民的外貌描述:“男女皆椎紒,或被发徒跣。”男人女人都将头发向上盘起,或者干脆披头散发,光脚走路。

  但是,王家槐认为,这是南方蛮族的一般习俗,不是珠崖民族的特征,珠崖自从汉元帝时罢郡至晋代,其间三国孙权讨伐无功,岛民凭海据守,与中原交通断绝,盖泓的记述,不过是道听途说,所以说不出珠崖民族的特征来。

  又如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的《太平御览》,也引用了《珠崖传》。如“朱崖大家有青铜镬,多者五三百,积以为货”“朱崖人出入着布或细纻布巾,巾四幅,其中内头如领巾象”“果有龙眼”“朱崖果有余甘”,对海南古代的民风、民俗和物产都有涉猎。

  可惜书已不存,后人难窥千年之前海南的自然和人文全貌。

  那些扑朔迷离的古籍

  在《珠崖传》之后的海南古籍,是宋代赵汝厦所撰的16卷本《琼管图经》,《宋史》和清道光年间阮元所修的《广东通志》(简称“阮通志”)都提到这部书。作者赵汝厦在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当过琼州知州。阮通志称“书已佚”。

  阮通志中还提到《琼州图经》《琼管志》两种古籍,并注明《琼州图经》是宋人所撰,不知作者,书已亡佚,对《琼管志》则未提作者,也不提书是否尚在。

  王家槐在《海南文献丛谈》一文中写道:《宋史》虽然没有著录这两部书名,但阮通志屡屡引述,似乎在清代还有流传。

  而明代乡贤唐胄纂修《琼台志》时,自序道:“唐人称郡僻而无书,至宋《琼管志》《万州图经》,元人又不能蓄。”

  到了清代,定安探花张岳崧续修《琼州府志》,也在自序中称:“宋元之《琼管志》《万州图经》,不可复见。”

  王家槐认为:海南地气卑湿,图书不能久藏,自是事实,但“万州”之名,始于明代洪武年间升琼州为“府”之后,宋人著述图经,不至于用明人的建置之名,这可能是刊载之误。“然而刊载都误在一个‘万’字,似乎太巧了。”

  《宋史》还提及18卷本的《海南集》,作者不明,阮通志称其已失传。1249年成书的《郡斋读书志》如此介绍《海南集》:“在海外琼管之集也。于中可见丁晋公(丁谓)、苏长公(苏轼)、赵丰公(赵鼎)、折仲古(折彦质)、李泰发(李光)、胡邦衡(胡铨)诸公之笔。”

  在海南亡佚的古籍当中,有两种(有可能是四种)很有意思——《琼州府琼台郡志》和《琼州府图经》。

  这两部书在《明史》和《广东通志》中都没有记载,却见于《永乐大典》。王家槐推断它们应该诞生于朱元璋升琼州为府之后,而在朱棣纂修《永乐大典》之前,在短短的30余年之间,就有两种志书出现,可见明初人们对地方志的重视。

  不过,“文渊阁”《四库全书》所辑录的书目中,又载有《琼州府琼郡志》和《琼州府图志》两种,与《永乐大典》所载的名称稍有差异,一部没有“台”字,一部是“经”字与“志”字之别。

  王家槐怀疑这四种书,其实可能就是两种而已,只是今人看不到这些书,不好凭空臆断,不过“琼台郡”这一名称,明人最是爱用,而且乱用,意思重复的情况并不少见,直到明代中叶以后,“琼州府志”之名定下来之后,奇奇怪怪的地志名称才不再出现。

  几部消失了的先贤著作

  在已经消失的与海南有关的古代文献中,迄今可知有4种是琼州先贤的著作,即王佐的《琼台外纪》、《珠崖录》、钟芳的《崖州志略》和郑廷鹄的《琼志稿》。

  在明代的乡贤中,对海南掌故最为谙熟的当属王佐,他一生著述丰富,《琼台外纪》、《珠崖录》尤其著名。唐胄修《琼台志》,就采用《琼台外纪》以备旧志,自是不必多说。

  对于《珠崖录》,王佐自称为一册,未分卷,但《广东通志》称其有三卷,《明史》则说是五卷,后人看不到书,自然不得而知。然而,顾炎武应该看过该书,他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认为王佐的《珠崖录》,根本论点是裁撤“土官”政策。

  明代琼南进士钟芳曾撰写一部《崖州志略》,仅在《琼州府志》中有其书名,还是引自《广东通志》的,内容则一无所知。

  另一位明代进士郑廷鹄,写过一部《琼志稿》,也未能传世。《古今图书集成》提及崖州方言时,引用了《琼志稿》:“崖州有迈俗、客俗、黎俗。迈人不知所耻,语音与广州相似。客俗、闽人也,语音与潮阳相似。椰根、永宁二处,迈俗、客俗、黎俗。”

  王家槐对此表示质疑,因为郑廷鹄的书既然以“琼志”命名,按著述的体例,不会记载崖州方言,是否误引了钟芳的《崖州志略》,有待找到崖县志书后再下定论。


  海南日报记者查看了光绪《崖州志》,果然发现有与之几乎一致的记载,看来王家槐的猜测是正确的。

本网由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常工作办公室主办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111号 备案号粤B-20050235

南方新闻网承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