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海南首页 > 图片新闻

保亭举行黎锦苗绣技艺比赛 宣扬民族文化

日期: 2010-08-18 09:21:00

  

  2010年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黎族织锦苗族染绣作品展示暨技艺比赛现场(南海网见习记者邓松摄)

  

  苗族染绣织制者(南海网见习记者邓松摄)

  

  黎锦织制者多为老人(南海网见习记者邓松摄)

  南海网8月17日消息(南海网见习记者邓松)8月17日上午,2010年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黎族织锦苗族染绣作品展示暨技艺比赛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

  来自琼岛各地织制黎锦苗绣的好手,在比赛现场纷纷用手中的针线展示自己独特的织绣技艺。她们身着传统的黎族苗族服饰,在参加比赛的同时,也纷纷将自己近期完成的黎锦和染绣作品放在身边供群众观赏。群众们在现场不仅见到了各种精美的黎锦苗绣作品,通过观看选手们织制黎锦苗绣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

  在比赛大厅右侧是一个优秀作品展览区,主办方筛选出许多优秀的黎锦和苗绣进行展示,这些各式各样的作品织制方法各异,但具有民族特色的美丽图案、精细的制作工艺透过悬挂的作品展现得淋漓尽致。

  黎锦制作工艺复杂 织锦者多为老人

  南海网记者在比赛现场发现,织制黎锦的大多数选手已是一头白发,带着老花眼镜。她们手持各式各样的棉线、麻线、丝线和金银线等,手脚并用进行织制,各种精美的图案就在她们一推一拉中显现,不少游客见状后惊呼神奇。“那么多线,那么多工具还要织这么精美的图案,太绝了。”身为保亭人的肖女士是第一次现场观看黎锦织制,小时候也曾想学习织锦,但听到同伴说织锦非常难学非常辛苦,最终打消了这一念头。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服饰异彩纷呈,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用黎族织锦和单、双面绣布料制作的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上诸如云母片、贝壳片、银片、琉璃珠,穿上镶嵌珠宝的筒裙,行动或跳舞时,熠熠生辉。润方言区(白沙一带)黎锦的裙子是所有支系的筒裙中最短,可以说是最早的超短裙。

  苗族染绣靠灵感绣制

  相比黎锦选手,苗绣的绣制选手年龄普遍较为年经,据一名苗族选手介绍,学习苗绣的基本功需要两年左右,掌握基本功后还要熟悉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在绣制过程中不打底稿,也不描画草图,完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和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美观大方亦能彰显出苗族特色。透过现场展示的苗绣作品,观众能亲身感受到选手们所要传达的意义。

  苗绣最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

  专业人士:黎锦需培养后备军 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在比赛现场有一名身着黎族服饰的女士,手上拿着一个评分表在选手的作品前仔细观看。这名女士名叫黄玉萍,织制黎锦已有40多年。目前已经退休的她仍在从事黎锦的研究工作。这一次黄玉萍被主办方特邀作为本次黎锦苗绣技艺比赛的评委,她特为比赛制定了详细的评分规则,分别从质量、工艺、图案、色彩、花纹、创意等16个项目对黎锦作品进行评分。

  “很多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出来后就去打工了,因为织制黎锦非常难。”黄玉萍说,由于黎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制作过程非常漫长。很多年轻人忍受不了如此艰苦,宁愿出去务工也不愿意学习黎锦。“一条黎锦要完全织完需要半年(利用业余时间),整天到晚织制也要两个月,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也正因为缺少后继人才,所以才造成目前织制黎锦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现在很多家长也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学习黎锦,政府和社会也在努力的为黎锦的发展提供便利,黎锦肯定会得到传承发扬。”黄玉萍说通过举行黎族织锦、苗族染绣技艺比赛,就是为了将黎锦文化进行宣扬,让更多人了解黎锦喜爱黎锦,这样才能将黎锦这个黎族传统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多种用作织制黎锦的线与工具(南海网见习记者邓松摄)

  

  美丽的黎锦(南海网见习记者邓松摄)

  

  黎锦图案多为黎族远古图腾演变而来(南海网见习记者邓松摄)

  

  苗绣作品(南海网见习记者邓松摄)

  

  苗绣作品(南海网见习记者邓松摄)

本网由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常工作办公室主办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111号 备案号粤B-20050235

南方新闻网承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