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海南首页 > 高层观点

姜斯宪:推进城镇化让农民逐步变市民 促进增收

日期: 2013-08-27 11:19:00

如何打破城乡格局,实现农民快速增收?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表示———

  推进城镇化 让农民变市民

  海南日报记者陈成智 黄媛艳

  “对于三亚来说,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办法,恐怕还是‘减少’农民!”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说这番话时,语气坚定。

  早在2006年,省委就要求三亚在全省领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玫瑰种植基地与农民群众亲切交谈时,更为深刻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对于三亚来说,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

  姜斯宪透露,过去三年,三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在未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统计中,城市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2%,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6.2%。

  “从农民收入增长原因分析,转移性收入增加明显,市政府通过农资补贴、生态补偿等方式直接给农民发了‘红包’,此外,随着三农工作的加强和三亚城市的建设,也使农民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有了相应提高。”姜斯宪说。

  “当然,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不平衡性还是客观存在的,物价上涨也使总体收入较低的农民群众感受更为明显。同时,要保持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难度也越来越大。”姜斯宪坦承。

  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三亚市委、市政府经过近10个月左右的认真调查研究,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路径。

  “要想富裕农民,需要减少‘农民’。重要抓手就是稳步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中村、城边村改造,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一部分农民逐步变为市民或‘准市民’,使他们的综合收入尤其是非农收入得到显著增加。这是符合三亚实际的富农之路。”姜斯宪说。

  “当前及以后,在三亚,搬迁农民都能得到较为宽裕的安置房和补偿金。正在加快建设的海棠湾风情小镇就是一个例子,搬入风情小镇的农民在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指导和帮助下,一定能够找到新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能够通过经营租赁部分房产取得可观的收益。”姜斯宪说。

  姜斯宪还提出,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农村青年就业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拓宽他们今后的就业门路,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长远措施。

  姜斯宪透露,市委市政府近日已原则批准了市委农工委牵头组织的“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突破”的课题研究,决定从今年起在医疗卫生、教育、公共文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城乡“七个一体化”,为此将斥资超过66亿元。

  姜斯宪认为,通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化”、调整种养业结构,特别要重视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是三亚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姜斯宪告诉记者,除了继续施行普惠性的农资补贴外,三亚将显著加大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重要贡献的农民的专项补贴,其中包括提高对北部山区保护的生态补偿标准及保护范围,对水源地周边保护地补偿以及对包括“帽子山”在内的坡地退果还林及生态恢复的补偿等。

  2011年,三亚市委提出,未来五年争取全市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按现价计算实现翻番。姜斯宪坦言,实现这个目标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在促进农民增收从而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上,三亚没有退路。(本报三亚8月26日电)

本网由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常工作办公室主办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111号 备案号粤B-20050235

南方新闻网承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